澳鸟-全球资讯平台

你的文章就是头条
日常生活指南分享
首页 > 医疗

起猛了!现在 AI 都能帮我做生信预后分析了?

经常有医生朋友来问「我,科研小白一枚,下定决心搞一篇 SCI,但努力都不知道往哪个方向

经过我多方咨询大佬,帮大家打探到啦,小白最适合这 3 类:

综述、回顾性研究、数据挖掘

当然,大家要根据发文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但其中有一种类型是怎么都不会出错的,那就是数据挖掘,尤其是霸占 C 位的肿瘤数据挖掘,为什么呢?

7 大优点,各癌种都能挖

▎可挖数据多、且类型丰富;

▎分析角度多样,每年都有新热点;

▎省力,无需随访和实验;

▎接收的期刊广,命中率高;

▎原始研究,发的是 article;

▎可晋升,可毕业,可申国自然;

▎周期短,适合时间紧张的人;

有朋友一听到肿瘤,就开始没自信了,这这这,自己能行吗?

行,你当然可以!肿瘤数据挖掘还真不需要有啥基础,你只要知道「DNA 转录成 RNA,RNA 翻译成蛋白质」就足够了。

为什么会说到 DNA、RNA、蛋白质呢,其实,肿瘤数据挖掘围绕的就是这三者,今天重点说一下最好做的 DNA 和 RNA。

01 先说 DNA,即基因组学

大家做的话,聚焦这 3 点:染色体、突变和甲基化。其实,做起来很快,举一个例子:

这两篇文章,就是简单的将人群是否发生某基因突变,分成两组,看免疫治疗的预后差异,最后队列验证确实有差异,然后就发了篇 10+ 的SCI。

拿你来说,先选定所在科室的一个癌种,然后从公开数据库挖掘到临床患者的数据,锚定一些可能有关的基因,去分类,看差异,再简单验证一下,就齐活了。

02 再说 RNA,即转录组学

如果说 DNA 好做,那么 RNA 先对来说更具优势,因为它不仅好做,还好发,可做的方向也更多,8 大方向随便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修改。

分享到:更多 ()
来源:丁香园 编辑:ifhealth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