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专稿 2021年春节进入最后的倒计时,每部迎战春节档的影片,都正在摩拳擦掌,期待能成为观众的第一选择。
每部电影背后的参与者,都有着难以言说的紧张和忐忑,导演更为甚之。我们和导演饶晓志见面的当天,恰逢开启春节档预售的第一天。电影《人潮汹涌》即便有刘德华坐镇,但整体预售成绩并不算理想。
饶晓志也无奈,时不时会和同在“春节档”这艘大船上乘风破浪的好友,导演路阳互相勉励,“现在能做的就是多做一个通告,希望它能多吸引一些观众。”
他无数次设想过这样的日子,以为预售开启的第一天,自己情绪会被此影响,但没想到,自己反而很坦然。
确实,比起其他导演,这种被票房“折磨”的日子,饶晓志早在做话剧的时候,就已经“趟”过了很多遍,“我可能已经适应这种状态了。”
2018年,前作《无名之辈》异军突起,成为了黑马影片。饶晓志也成为电影圈里极具商业潜质的新人导演之一。到了第三部电影《人潮汹涌》,他是否真正适应电影圈的“折磨”呢?
01
我们和饶晓志的采访在当天傍晚,此时的他已经陆续接受了十余家媒体的采访,不断借由不同媒体途径,推销着自己的新作《人潮汹涌》。
在这段时间里,他被大家反复追问着相似的问题:《人潮汹涌》进行了什么本土化改编,为什么会找刘德华合作,以及关于肖央和万茜的种种。
闷热的采访间里,每个工作人员都忙碌中带着疲态。在没有任何看过全片的前提下,我们已无心试图去拆解电影本身,更好奇选择《人潮汹涌》这个项目时的饶晓志,以及此时的饶晓志。
他似乎理解了我们的用意,上来就告诉我们,这部电影是他计划之外的作品,或者说是“插队项目”。
《无名之辈》之后,他手上的项目已经有针对性地列出了计划,而史航拿着日本电影《盗钥匙的方法》找到了他。这个电影的中国版早在2015年就已经立项,只是项目迟迟没有找来合适的团队。
一开始,饶晓志拒绝了史航,他手上有不少其他项目,而且当时内心很笃定,自己想做原创电影。即便如此,他仍找出日本原作看了几遍,“故事有打动我的地方“,那时才着手开始剧本的创作。
决定把中国版《盗钥匙的方法》取名为《人潮汹涌》时,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不太适合。但饶晓志坚持为之,因为原作里那种平凡人的荒诞,是促使他动笔的闪光点。
或许,有了无数“无名之辈”聚在一起,才会有“人潮汹涌”的景象。他自己也喜欢我们的这种解读。
剧本差不多花了半年的时间,比想象中更快。于是,他开始向演员们发出了邀约,甚至在《扫毒2》的映后发言时,直接向刘德华安利起了这个本子,“他会接(剧本),估计是被我的‘厚脸皮’打动了。”
没想到,找演员的过程同剧本一样,都非常的快速,“几位主创都统一在那个时间有档期,于是,《人潮汹涌》就被动成为了优先级别。”2019年10月底,电影正式在上海开机。
02
饶晓志拍摄《人潮汹涌》的过程非常从容,“以前拍电影会比较焦虑,但这次特别舒服,”这一切都得益于整个剧组团队的协作。剧组很多工作人员都是之前《你好,疯子》《无名之辈》就一直合作下来的。而演员之间,也在合作中,找到了更多的默契。
不免于俗,在饶晓志眼里,刘德华永远是那个“天王巨星”,是自己从小在屏幕前看着的演员。两人第一次私下见面时,他不自觉地还哼起了刘德华的那首《17岁》。
刘德华进组的第一天,饶晓志希望让对方看到自己专业的一面,甚至提前预想了各种突发事件。他几乎把所有现在会发生的事情,都在心里预演了一遍,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偏差,“我当天真的既亢奋,又紧张。”
“有一个镜头推华哥,华哥坐在医生的对面,第一条推过去,然后我跟摄影指导互相看了一眼,就说挺好的,我说要不我们再保一条吧,然后又来了一条。”最后,现场一切都非常顺畅,甚至还提前收了工。
事实上,那天恰逢饶晓志生日,过去常被老婆调侃仪式感较重的他,却忽略了庆生这件事情。
几天的拍摄工作下来,他发现其实刘德华并没有那么“大牌”。每次他拍完一条,都会坐到监视器旁聊天,“我们什么都聊,聊平时生活的,或者聊拍摄情况。”
在电影里,他给对方准备了一个礼物——让他坐在镜头前,即兴表演各种样子。刘德华演完这部电影之后,感叹自己有种重新回到25岁的时候,而彼时,正是他事业生涯上的重要拐点。
少有看过影片的人告诉我们,这次的刘德华,“一样又不一样”,看得过程中会让人想到过去很多他出演过的角色,但是你会发现,这次刘德华给出的并不是同质化的表演。
万茜、肖央更是不用多说。前者主演过饶晓志的电影处女作《你好,疯子》,后者则是私下关系不错的朋友,整个合作过程都非常顺畅。尤其是大家一起共处剧本围读阶段,每个人就已经慢慢将自己融进了角色之中。
03
在饶晓志的电影里,演员从不出错。而《人潮汹涌》的从容,更多也源自他自身的思考。
在完成这部电影之后,他似乎才更有底气面对媒体去复盘《无名之辈》的成功。《你好,疯子》当时成绩并不理想,对于当时的饶晓志有很多的疑问,这部处女作改编的是他自己知名度最高和掌声最多的话剧之一,“怎么到电影圈就不行了呢?”
抛出这个问题之后,饶晓志并没有细想,而是借着自己的拼劲,再试一次,于是就有了《无名之辈》。
当时档期并不出彩,既有《毒液》的余热,又有《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的挤压,《无名之辈》的首日票房并不理想。至于后续《无名之辈》票房逆袭的故事,大家也都已经知晓。
在一段时间里,因为这部作品,饶晓志开始频繁出席各种颁奖盛典,领各种奖项荣誉的同时,还要面对更多的镜头,以及各色关于票房的问题。
后来,饶晓志再和好友聊起的时候,说到自己那会儿好像患上社交恐惧症,没有办法当着很多人说话,每次说话之前都会进行到流汗。
似乎老天给了他一些时间,让他有机会自己静下来,去思考各种问题,“我跟电影本身,我会面临什么;我究竟应该怎么去做电影,甚至更宏大的总结过去和展望未来。”回过头看,他庆幸自己还有那种少年为梦努力的冲动,如果当时没有那股劲儿,可能后续的故事就会是其他的发展了。
我们企图在他的思考中找到答案,但他只是说,“不能说完全想明白了,至少我在想了。”这个思考对于他而言,仍是进行时。
04
饶晓志会看网上的一些影评,他印象很深的就是不少人指出他作品部分情节过于戏剧化。“之前都是不经意的。”毕竟,在做第一部电影之前,饶晓志做了近10年的戏剧,也拿了各种国内重要的戏剧类奖项。
他并不觉得应该把两种完全区分开来,在电影《人潮汹涌》里,他会做一些很舞台风格的呈现,以及他为陈建斌监制的《第十一回》,那就是一部完全讲究戏剧风格的电影,“因为它们都很适合。”
他希望能做出一种平衡,把这两种大家觉得不可融合的东西,变得更加的契合,“我不认为有影视化表演和戏剧化表演的分别,而是只有好的表演和差的表演。”所以,在他的电影作品中,观众总能看到陈建斌、任素汐、万茜、金士杰等这类同样会活跃在话剧舞台上的演员们。
这种戏剧和电影的交互,依然是他未来规划的一部分,“我现在正在做,或者未来有更大影响力时,我肯定会用电影的力量,去反哺舞台。”
电影是他一直就有的梦想,但过去一直深耕话剧舞台,连公司的logo都是大幕拉开的样子,毕竟,舞台记录了饶晓志的青春,也滋养和实现了他的电影梦。
有过冲动,有过思考,电影对于饶晓志而言,仍是新鲜的,值得去探索的,就像儿时刚拿到的魔方玩具,永远会想着去探索其中的各种可能性。
春节档整体预售已经破5亿,《人潮汹涌》市场表现仍不算出彩。在做话剧期间,就要直接面对票房数据的饶晓志,似乎已释然很多,“尽人事听天命。”不管这部电影会有怎么样的成绩,他对电影的种种思考都会在后续的作品中体现。
《人潮汹涌》结束之后,他就会投入到《翻译官》的创作中,“那又会是一次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