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王智远同学 来源|王智远(ID:Z201440)
看完电视剧《狂飙》被《孙子兵法》种草,翻阅华与华创始人“华杉”对虚实篇讲解后,对“博弈和冲突”看法,拥有新的认知。
什么是冲突(clash)?
心理学对它的定义,主要强调利益矛盾之间、和对利益矛盾的觉察上。
虽然利益对冲突起到关键作用,但有时存不存在利益交叉,都可能发生;因此,博弈冲突情景中,每个人的选择,都可能间接性影响冲突的最终结果。
好比“向邻居看齐”。
许多人,为跟风社交圈(或加入渴望的社交圈)购买更奢华豪车、大牌服饰,送孩子去上昂贵私立学校,最终导致负债累累;作为普通人,不要落入这种陷阱,最好将收入花在能感到满足的东西上。
作为一家公司,避开“冲突”意味着将自己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而非在产品功能或销售策略上奉行单一策略,忙着追赶竞争对手。
如何在博弈冲突中取得理想结果,是很多商业大佬、管理层在制定策略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你可能需要影响其他玩家,甚至,让他们做你希望的事。
▍影响力
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Cialdini)最有名的《影响力》模型,应该无人不知,我把它分为几个重要部分。
1)互惠(reciprocity)
作者曾描述一项研究,如果服务员送顾客小礼物,得到小费概率就会增加。一块薄荷糖平均能使小费增加3%,两块薄荷糖平均能使小费增加14%,送两块薄荷糖加上一句“您人真好”能使小费增加23%。
这项研究说明,无论你需不需要帮忙,我们会有义务回馈别人的好意,投桃报李(Quid pro quo)或礼尚往来,等成语刚好解释这一切。
一些公司中经常使用该策略,为什么销售人员,会给潜在大客户赠送各种门票、酒、以及伴手礼?因为送别人东西(即使对方没有开口要)能提升对方给予回报的概率。
2)社会认同(social proof)
当今,社会认同普遍表现形式在社交媒体,一般来说,粉丝数被视为社会认同代表,各大品牌会转发名人微博,通过其他方式展示名人使用自家产品等。
要知道,人是群居动物,与生俱来希望成为群体中一员,我们更可能去做看见别人在做的事,不妨想一想,前段时间李荣浩在抖音带火的“乌梅子酱”,是不是这样?
还有,你可能还看见过酒店里的公告牌,鼓励你重复使用毛巾,因为这样更环保等,说白了,社会认同能有效促进人们做出良好的选择。
3)承诺(commitment)
如果你同意、或承诺过某事,无论这件事有多小,在未来都可能继续同意,这是因为前后不一致会导致心理不适,也称为认知失调。
“承诺”能解释为什么网站喜欢用“稍后注册”之类按钮,而不是“不用了,谢谢”,推销员“得寸进尺的技巧”也遵循同样原则。
比如:
卖床垫、衣服的导购,会努力让你做出“赞同感”,这样一来,他们有可能得到“更大的赞同”,他们还会试图通过“喜好”(liking)与你找到共同点,最终为回答“你要买这张床垫吗?”时使用。
简而言之,你倾向喜欢与你有共同点的人,也更愿意从你喜欢的人那里得到建议。
镜映技巧也是承诺的衍生品,与人交谈,你可以模仿对方小动作和口头禅,这么做,有助于赢得对方信任,研究表明,你越是模仿对方,就越会被视为同类。
4)稀缺(scarcity)
机会越少,我们就越感兴趣,稀缺信号通常暗示着社会认同,它导致人们“唯恐错过”。
相关例子很多,携程、去哪旅游网站会打出“该价格仅余3间”,电商平台会表示“库存仅剩5件”,“该款文化衫销售火爆,即将售罄”等。
所谓被“限时大减价”和“千载难逢机会”盯上的,正是抓住稀缺心理。
5)权威(authority)
为什么名人代言会有效果?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效果也会发生变化,现在00后可能不怎么认识好莱坞明星,更容易受抖音、小红书或微博、bilibili平台网红影响。
“权威”还能解释,为什么简单改变穿着,就能提升办成某事的可能性;甚至,有时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人们会找出所谓的“权威人士”,即便那个人并非相关领域的专家。
诚然,影响力模型可以用于多种情境,包括你试图说服别人做出某种选择的对抗情境,你也许会说,这和冲突有什么关系?不妨,来看下赌场如何运用这些心理,赢走你的钱。
他们会送出大量免费物品(互惠),让你先用现金购买筹码(承诺),根据兴趣(喜好)为你量身定制体验,向你展示其他人赢得大奖(社会认同),不断给出让你“唯恐错过”(稀缺)的优惠,甚至向你提供建议(权威)。
▍视角与底线
社交自媒体总以不同方法,描述同一事件的看法,导致读者得出各种结论,除影响力外,还有3个与冲突相关的情景,这些都和框架效应有关。
1)公平
我们把“不偏不倚”称作公平,一旦偏移打破,就会影响冲突发生,试想下,当某个决定(晋升、薪酬、家务分配)影响到你,你对公平强烈渴望度会不会提高。
但是,万事真公平吗?
就像请保姆,经验丰富的人不太可能为一点点收入,帮别人看孩子,可当朋友有急事时,却能帮忙免费照看。
假定从市场角度出发,我们就能理解成,你愿意以每小时15美元的价格帮我看孩子吗?如果从社交角度出发,就成了,能麻烦你帮我个忙吗?
所以,公平关键在你从哪个角度看问题。
人们会受“公平”的框架效应影响,任何情况下,感觉不公平就会激起强烈情绪反应,事实上,许多辩论试图通过激起你的情绪(包括恐惧、希望、内疚、自豪、愤怒、厌恶)使你抛开理性决策。
只要受受情绪影响,都可以把它归属到情感诉求(appeal toemotion)范畴。
2)情感诉求
恐惧拥有极大影响力,有个思维在营销界经常使用,叫惧、惑、疑(fear,uncertainty, doubt,FUD),相关做法不是直接驳斥你的观点,而是将它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歪曲(诬陷)你的说法,并试着提出自己的观点。
比如:
你让小朋友别玩电子游戏,去做功课,他回嘴说,你这人太死板了,什么也不让他做。
沟通对方都存在此类情况,很容易出现各说各话,这种状态下,最好能先达成共识,情感诉求可怕之处在,许多负面言论,经常用它。
3)观点
另一种常见情况,攻击提出观点的人,而不是他提出的观点。“你算老几啊,竟敢这么说?这个话题上,你不是专家,只是外行。”从本质上说,这是一种骂脏话(name-calling)行为,包括给对方贴上煽动性的标签。
人身攻击与权威恰恰相反,它不靠权威来获得影响力,而是靠攻击另一个人的权威,削弱他的影响力,处于冲突之中,你应该考虑“框架效应”如何影响你和他人对情况的感知。
以“囚徒困境”为例,检察官选择将形势描述成竞争性的,因为对他来说,两名罪犯都被判5年徒刑的“均衡”是首选;如果两名罪犯能将形势视为合作性(不惜一切代价团结一致),就能极大地改善最后的结果。
如果别人为谋求利益,运用上述提到的现象,我们可以把这一切归属为黑暗模式(dark patterns),黑暗也叫面子工程(Potemkin village),使别人相信情况比实际上好。
比如:
一些网站利用经过伪装的广告,将信息藏在隐蔽的收费背后,让你取消订阅都找不到入口;某些平台大肆宣传某件低价物品,实际价格并不存在(还要另付其他费用)。
在任何冲突情境下,你都应该警惕“面子工程”,尽管“影响力”通常被认为正向,但那些恶意方面总像一双无形的双手,悄悄伸向你。
亦或:
非营利性公司使用互惠技巧,免费送牛奶、名人代言来引导你进行捐赠,属不属于“黑暗模式”?某种意义上说,可能会导致你捐出更多的钱,不过,那是做善事,他们并没有像隐蔽的诱购一样欺骗你。
这就引出道德问题,你应该在公司宣传物料中清晰呈现真相?还是,应该考虑运用影响力模型,找出更多说辞?能否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只有你能决定自己的底线在哪里。
▍别去参战
博弈论角度思考冲突,有助于判断必须争取什么,又必须放弃什么,用逆向思维看同样的问题,能降低坏现象概率,这两个避免冲突的方法,比较受用。
1)威慑与遏制
如果你想阻止其他人,采取对你损失利益的事情,威慑比较适用,难点在“如何寻找有效的威慑”?
例如:
对罪犯来说,确信自己会被逮捕并定罪,要比可能会受到的惩罚更有威慑力,如果被逮住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有些人根本不在乎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常用威慑战术叫“胡萝卜加大棒”(carrot-and stick),承诺给予奖励(胡萝卜),同时威胁实施惩罚(大棒),以此制止某些行为。
领导为提拔某些同事做管理者,会在公众下给予训斥教育(大棒),给他树立威严后(胡萝卜)进行提拔;然而,如果“胡萝卜加大棒”组合太弱,人们的理性决策就会是忽略“胡萝卜”,只应对“大棒”。
“遏制”(containment)比威慑要更深一步,通常描述糟糕的事已经发生,无法轻易撤销,运用它,可以试着阻止事情进一步扩散或再次发生。
因此,你需要先止血,然后采取迅速有效的手段,等情况稳定下来后,退一步寻找根本原因,找出更可靠的长远解决方案。
例如:
很多公司遇到危机公关事件,短期会立刻开除某个问题员工,斩断不健康关系,像社会表明态度后,迅速自查再公示处理的结果。
有些事情没有遏制,糟糕就会扩散,导致连锁反应发生,博弈理论中,这种情况可能是玩家的一系列选择,导致你陷入糟糕的处境。
不妨再想一下囚徒困境的例子,虽然每个回合中,背叛其他玩家都极具吸引力,但大多数情况,这么做会导致其他人效仿,使你和其他人都陷入并不理想的均衡中。
通常来说,我们不确定某个情况会发生,也不确定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才造成连锁反应出现,然而,什么时候,我们才知道它会出现呢?
或者说,它的出现有什么征兆?
其一滑坡现象,公司角度,假定一旦商业模式被同行复制,那业务在行业内很可能处在滑坡上。
其二破窗现象,某些情况以前没有发生过,现在突然出现,就需要立刻警觉,以免落入更混乱状态。
值得一提的还有入门病毒现象(gateway drug theory),某些企业,有时会通过亏本销售吸引客户,进而慢慢提高客单价,后来却发现,这些客户并没有进行二次消费。
所以当出现类似情况,你应该保持怀疑态度,分析真实性,一旦连锁反应雏形出现,也不要着急,思考关键因素在哪里。
2)绥靖(appeasement)
商业中,所处竞争地位不足于通过“威慑”或“遏制”避免冲突,绥靖(appeasement)就是不得不做的事,也就是,通过向对手让步,避免与对方发生直接或进一步冲突的可能。
你也可以把它称作缓冲策略。
日常生活中,有孩子的父母深有感知,地铁上、挤公交时迫于人群压力,为能顺利达到目的地,防止孩子大闹大叫的烦恼,会对它百般照顾。
“威慑”“遏制”和“绥靖”是战略思维,有助于你避开代价高昂的直接冲突;有些冲突无法避免时,你仍然可以结合后二者,保留资源,投入有意义的事情中。
▍改变终局
通过可信的威胁进行“威慑”,可以划清红线(red line)。
这种方法必须给出提示,以便其他人根据你的威胁调整自身策略,还必须明确如果有人越过红线,你打算做些什么?
假定遇到最严重威胁,你也可以采用零容忍(zero-tolerance policy)和消耗战(war of attrition)。
先说前者:
零容忍就是即使很小的违规行为,也会遭受严厉惩罚。这类策略问题在于,别人可能会叫你摊牌,他们会对你的底线发起挑衅,让你将威胁付出实践,如果事实证明你在虚张声势,对方可能会找你麻烦。
那个时候,不信守承诺采取行动,信誉就会受损,对方收益就不会按照你期许的做出改变,处于该情下,你必须准备好,发出威胁后实践什么?
再说后者:
消耗战是耗时良久的方法,过程中会消耗双方资源,导致弱方耗尽,因此,要么一开始就拥有更多资源,要么需要确保自己消耗资源的速度比对方慢。
商业领域大公司会各种方式针对初创公司,通过诉讼、价格战、市场营销活动,榨干最后一滴血;体育竞技中,一支队伍体能比另一方强,就会使用消耗策略,这么一来,比赛结束,体能更好的队伍就能克敌制胜。
反过来,如果意识到掉入消耗战中,怎么办?
有一种方法叫打游击战(guerrilla warfare),集中自己规模较小的队伍,运用灵活游记战术,使笨重的大部队难以有效做出回应,此概念在营销中有诸多案例。
瑞辛咖啡刚问世市场,公关策略直接对标”星巴克“,元气森林出现,直接对标”可口可乐“,这种通过把自己和大公司放一起的方法,能瞬间占据一部分用户心智。
更深一步说,如果已经陷入游击战中怎么办?
请记住,将军总在打上一场仗(generals always fight the last war),团队会默认使用过去,或上一场竞争中奏效战术、技巧,其实最有效的技巧会随着时间推移,刚发生变化。
如果对手采用过时战术,你采用更现代、更有效方法,即便兵力较少也能胜出,从本质上说,战术优势可以改变游戏规则,然而对方根本没有意识到,自以为能赢得消耗战。
诸多知名公司竞争中落败,因为他们坚守陈旧的经营方式,没有意识到市场变化。
比如:
早些年IBM错误估计个人电脑业务增长速度,认为继续研发大型主机更有前途,把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外包给微软,结果,这一举动,让微软接下来30年电脑业务极速增长。
打游击战是挑战重量级选手经典玩法,它能明显提高迅速实现目标的可能性,让人意识到你的存在,以及从顶级专家那里汲取机会。
这三种策略,需要随游戏规则不断评估概率,确保自己不下牌桌,想想看,冲突中你赔率高吗?是否改变了战局,使游戏对你有利。
国际象棋中,大部分棋子被吃掉就进入”终局“阶段,商业中,终局也需要一套有效方案,来锁定自我利益,我把它称为”退出策略“。
那么,如何退出?
个人层面,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怎么摆脱你不想陷入的关系,或不再希望担任的责任?打算怎么体面的离开涉及的人和事?
假定你是公司董事会成员,退出一般包括寻找”继任者“,不过,这不意味着要彻底放手,可以试着寻找一种,保留喜爱部分的同时,将繁重任务交给另一名团队成员打理的方法。
过程中,应避免过河拆桥,破坏某些个人、组织关系等情况发生,免得事后无法回头,这样做能暂时满足,但并不值得冒着事态升级,断绝关系的风险。
没有退路怎么办?
有时候输了,你可能不得不按对方的策略撤退,但最好不要采用”孤注一掷“的方法,毕竟长远看,一条路走到头,结果会更糟糕。
诚然,任何博弈和冲突中,不论从终局还是其他阶段,我们必须列出所有玩家当前可用的选项,以及相应的后果和收益,才有助于判断“游戏”值不值得玩下去?怎么玩下去?甚至有没有办法改变结局,使得结果对你有利?
因为博弈或冲突,是强制函数,大概率没有回头机会,不过,好处在于,也能让你进一步认清自己的目标和动机。
总结一下:
孙子兵法说:进退有方,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把握高超谋略,才可在瞬息万变,斗智斗勇商战中,控制主动权。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王智远(ID:Z201440),作者:王智远同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 博弈冲突,如何增加获胜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