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正式开幕。代市长殷勇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北京所发生的新的历史性变化,明确了今后五年工作思路,提出了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并部署了12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扩大内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增进民生福祉……报告为2023年的北京发展擘画蓝图。
过去五年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万元
回顾过去五年,北京全面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城市发展格局实现历史性变革。首都规划体系全面深化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20平方公里。紧紧扭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拆除违法建设2.4亿平方米,首批市级机关顺利迁入城市副中心。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贯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京张高铁、京沈高铁、京唐城际铁路开通运营。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其中,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3%左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左右。五年来全市经济总量先后跨越3万亿元、4万亿元两个大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万元,居各省区市首位,达到发达经济体中等水平。
过去五年,北京聚力抓好“两区”建设推动改革开放,首都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累计形成了近200项全国首创性、突破性开放创新举措。北京证券交易所获批设立并顺利开市,市区两级98%以上事项实现网上办理,五年累计新增免减退缓税费5300亿元,其中2022年超2000亿元。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750亿美元。
今年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目标为4.5%以上
报告指出,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首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持“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强信心、扩内需、促改革、惠民生、保健康、防风险工作,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报告明确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质量、能源、水资源等指标落实国家要求。
报告明确
12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北京将在12个方面重点发力。包括坚持规划引领,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北京将着力提升核心区服务功能,启动实施核心区控规新一轮行动计划,加强长安街、天安门周边等重点地区综合整治,营造安全优良政务环境。降低核心区“四个密度”,推进核心区文物腾退保护利用,开展2000户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和1200户修缮。在全面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方面,今年将继续保持千亿元以上投资强度,实现三大文化设施建成投用,确保行政办公区二期竣工,启动第二批市级行政机关搬迁。
扩大内需也是今年全市工作的一大重点。报告指出,今年将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加紧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深化商圈改造提升行动,统筹推进物流基地规划建设,强化新消费地标载体建设,试点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在发展巩固高精尖产业方面,今年将加强集成电路系列重要研发产业项目建设,聚焦新型抗体、细胞和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做强医药健康产业。拓展布局卫星互联网、氢能、互联网3.0等领域,新增5G基站1万个以上。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方面,今年北京将持续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任务包括要高标准建设“两区”“三平台”,争创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和数字贸易示范区,启动重点园区(组团)发展建设三年行动,加快中德、中日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等。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 今年北京市GDP增速目标4.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