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朱兴明 来源|领教工坊(ID:ClecChina)
一家企业能否成长是由基因决定的。
人的基因在生长过程中无法重构,可企业的基因在成长过程中可以重构。因此,一定要分析自己企业的基因到底是什么,是否适合企业成长。如果不适合,则需进行基因重构,使其变为有利于企业成长的基因。
一
如何评价一家企业?
从结果来看,如何评价一家企业?对任何一位企业家而言,这是一个基本命题,具有三个次序的维度:
1. 怎么看自己;
2. 怎么看客户;
3. 怎么看供应商:供应商是否能支持企业发展,尤其是中美贸易战之后,企业的业务连续性管理(BCM,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如何看企业”这一问题对企业家很关键。任正非认为:看一家企业短期看报表。我觉得中西方企业看报表的重要顺序是不一样的。按重要性划分,西方企业看报表次序是现金流量表、资产表、利润表;而中国企业的次序是利润表、资产表,基本上不看现金流量表。
近年,在资本市场有很多翻车的企业,最大问题正是决策层没有考虑现金流问题。
▲从短期中期长期来评价一家企业
那么,评价一家企业,中期应该基于什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能力,即现在的能力和未来能够构建的能力。
企业的能力到底是什么?首先,早期是技术,在未来的企业里面,技术是很重要的能力。其次是管理,好的产品是管理出来的。但是,企业家必须有这样的意识,技术是硬功夫,技术仅靠管理很难实现提升,技术必须要去突破,要去攻关。
当代企业其实最需要的是变革。变革是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变革?因为当代企业变化的速度、振幅和范围与10年、20年、30年前的企业有天壤之别,其所面对的变化、知识和技术的更迭、外在的变化以及内部的变化都非常迅速。如果一家企业没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就会落后,所以变革是企业很重要的核心能力。目前,很多企业其实没有注意到变革的重要性。
这些年,华为在变革上已经花费了450亿,一级部门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却只有变革管理办始终是华为的一级部门。
变革,变什么?变革看似是改变业务流程和运作方式,本质上缺失改变认知,而认知就是格局。变革是要改变企业家和各级主管的操作系统,即提升认知,最终达成提升格局的结果。
评价一家企业,长期应基于格局。格局是什么?格局是格物致知的“格”,即对一件事情基于时间维度(过去现在及未来)和空间维度(环境、关联因素影响等)的深度思考。对输入输出条件进行深入的思考,就是格。“局”是指基于这种思考,推演未来的结局。所以,格局其实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是意识领域的东西。
中国企业有一个非常好的提升自身格局的方式——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有思想、有“道”,那么“术”从哪里来?我们需要从西方哲学、西方社会的文明成果,特别是工业革命的文明成果中吸取营养,进而构建企业家和高管的格局。
一家公司的格局最终依靠公司文化得以呈现。所以评价一家企业需要走进企业,近距离接触其企业文化的构建。只有大格局才能成就大企业,没有大格局一定没有大的企业。
二
哲学自洽比商业逻辑自洽更重要
相比很多(上市)公司,汇川入行较晚,但在十几年时间,也已拉开行业10倍以上的差距,为什么会这样?汇川团队和其他公司团队最大区别是什么?
个人所见,汇川团队格局比较大。思考问题的方式、深度、广度以及思考后的结局预判,所在的层次都不一样,这也就决定了两家企业若干年后肯定不在一个层次,而且差距会越来越大。
我经常想,企业经营到底要关注什么?做企业的一个基本目标是追求业务成长。那么业务到底如何成长?
▲企业经营思想全景图
首先是人,业务成长一定来自于人的成长。一家企业如果不“人才辈出”,一定没有“业绩倍增”。
什么是人才?一个人很能干,就是人才,对不对?对了一半。一家企业的人才一定要有能力,会经营业务。但只有能力是不够的,理念还要一致,怎么把理念做成一致?企业一定要有一条经营人心的线。你不能说今天上一堂课或者明天老板讲几句话,人的理念就改变了。人类是很倔的,想改变别人很难,除非遭遇重大挫折,这就是灵性动物的特征。
经营企业要有两条主线,一是经营事;二是经营人心。经营事和经营人心,是企业成长的第一步,做好了可能在商业上盈利,在行业中脱颖而出,但是未来有没有长远的发展难以保证。
如何成为一家胸怀天下的企业?下一步是哲学自洽,商业如果最终上升不到哲学层次,企业越大,风险就越大。
一家企业若在商业模式设计很成功,绝对无懈可击,但它可能最终违背什么?违背一些基本的社会原理。这些原理是什么?是人性的原理、价值的原理。我们弘扬利他利己,弘扬敬天爱人,弘扬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就需要企业经营回到“道”上。
一家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且有一定影响力的时候,哲学自洽比商业逻辑自洽更重要。若是企业未来商业模式、商业逻辑的构建基于哲学自洽的逻辑,企业就能做到符合最基本的人性、物性和事性。比如,为什么现在反垄断?是因为互联网企业割韭菜最终违反了人性、物性。
三
“以客户为中心”不是停留在口头上
很多企业知道客户是上帝,知道“以客户为中心”,但却从未有人认真解释过这个概念。什么是以客户为中心?
如果没想过,就一定做不到,落不了地,所以部分企业家很着急,客户如此重要,却总是做不到“以客户为中心”,就只能苛责下属。以客户为中心,不是停留在口头和挂在墙上。
▲客户为中心的内涵
汇川总结了“以客户为中心”的5个内涵:
1. 文化,企业文化一定要强调“以客户为中心”,要让这种文化入耳、入眼,还要入心。
2. 行为方式,汇川要求公司的业务流程匹配客户的业务流程,强化公司的业务流程与客户业务流程的匹配性,是从行为上保证“以客户为中心”最为重要的方式。客户希望汇川如何推进业务,汇川就据此改变核心业务流程架构。但很多企业在犯这样的错误,反问客户“为什么要这么推进业务,为什么不按我司的流程”。什么都按自身的想法推进,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3. 组织保障,有组织来保证履职、进行监督、考评和激励。很多公司的HR、管理者都是“老好人”,尤其是类似汇川技术出身的“好好先生”比较多,总是原谅没有达成业绩目标的下属,想着下次一定能做好。错了!如果企业家不能做到奖罚分明,就永远做不好。优秀一定要嘉奖,平庸一定要处罚,在一个不想成为平庸的公司里,平庸都是错。
4. 以客户为中心,最重要的是要提高以客户为中心的工作效率。对客户响应度的提升,需要很好的工具和信息平台支撑,不能靠人口相传、口口相传。
5. 小公司要不要企业文化?个人所见是,从公司第一天开始就要有文化。
▲朱兴明在领教工坊私董会小组活动上
哲学构建人的文化,也构建企业的文化,所以哲学三问是人生和企业生存发展不能绕开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一家企业也要这么问,这个企业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哲学的问题在企业里是通过企业的文化、愿景、使命和价值观诠释的。我们要从中等财富自由的人变成中等文化自由的人,家庭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当企业脱离了生存,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时候,要回答:企业是谁?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当初成立是为什么?将来要到哪里去?这些都是构建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
企业文化如果没有把这三个哲学问题回答清楚,这家企业必定没有生命力,更不能形成企业所有员工未来工作过程中的指南针和一贯的行为道德标准。如果构建的企业文化没有这个功能,企业文化建设就终归于虚无。这就是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之路上的大命题。
不论企业规模如何,如果尚未触及这些认知层面的问题,说明企业仍旧处于求生存的发展阶段。即使解脱了生存危机,也还是处于无序发展阶段。
作者: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
来源:根据作者于2021年7月在领教工坊私人董事会上以《支撑汇川持续高增长的四个底层思维》为题的分享整理
整理:王媛 陆远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领教工坊(ID:ClecChina)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奥鸟视频-全球短视频资讯平台 » 汇川技术朱兴明:企业经营,哲学自洽比商业逻辑自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