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鸟-全球资讯平台

你的文章就是头条
日常生活指南分享
首页 > 医疗

眼结膜下出血是怎么回事

眼结膜下出血可能由外伤、眼部炎症、高血压、凝血功能障碍、剧烈咳嗽或呕吐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冷敷、避免揉眼、使用人工泪液、抗生素滴眼液、止血药物等方式治疗。

1、外伤

眼部受到外力撞击或揉搓可能导致结膜下小血管破裂出血。表现为突发性眼白区域片状鲜红色出血,通常无疼痛感。轻微外伤引起的出血无须特殊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缓解干涩,避免佩戴隐形眼镜。若伴随视力模糊需排除角膜损伤。

2、眼部炎症

结膜炎或角膜炎等炎症可能引发结膜血管脆性增加。患者除出血外常伴有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症状。需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控制感染,配合普拉洛芬滴眼液减轻炎症反应。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炎症期间暂停眼部化妆。

3、高血压

血压急剧升高可能导致结膜毛细血管压力性破裂。这类出血往往突然发生且范围较大,可能伴有头晕等症状。需监测血压并规律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等降压药,限制钠盐摄入。出血48小时后可改用温热毛巾促进吸收。

4、凝血障碍

血友病或服用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时,轻微外伤即可导致持续出血。需检测凝血功能,必要时静脉注射维生素K1注射液。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使用氨甲环酸片等止血药物需严格遵循血液科医生指导。

5、腹压骤增

剧烈咳嗽、呕吐或分娩时胸腔压力突然升高,可能使结膜血管破裂。出血多呈点状分布,常伴有结膜水肿。原发病控制后出血可自行吸收,顽固性出血可考虑使用云南白药胶囊辅助治疗,同时保持大便通畅。

发生眼结膜下出血后24小时内可冷敷收缩血管,48小时后改为热敷促进淤血吸收。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充足睡眠。饮食宜清淡,多补充维生素C丰富的柑橘类水果。若出血反复发作、范围扩大或伴随视力下降、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眼科进行裂隙灯检查和血压监测。中老年患者需特别排查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修改。

分享到:更多 ()
来源:眼科 编辑:boheyiliao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