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美 50 个州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和美国领地已批准与普渡制药公司(Purdue Pharma)达成的一项 74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532 亿)的和解协议。
而在此之前,2020 年,普渡制药及其创始人萨克勒家族被美国司法部开出 83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597 亿)巨额罚单[2]。
这场席卷全美的风波背后,煽动翅膀的不是蝴蝶,而是一粒不起眼的药片。
普渡制药(图源:参考资料)
奥施康定的诞生
普渡制药由来自医生世家的萨克勒(Sackler)家族三兄弟创立。1980 年左右,普渡推出一款名为美施康定(MS Contin)的止痛药。MS 是硫酸化吗啡的缩写,Contin 则指的是一种独家研制的缓释配方,它可以让药片里的高剂量吗啡缓慢地被身体吸收,延长药效。
萨克勒家族三兄弟(图源:视频截图)
1990 年前后,美施康定专利即将过期,普渡转而瞄准了羟考酮(Oxycodone)。
这是一种人工合成海洛因类似物,在当时已是美国常用的口服止痛药之一。它的优点在于吸收迅速,见效快,但药效只能持续四到六个小时。不过羟考酮合成技术简单,成本也十分低廉。
普渡选择将美施康定中的缓释专利 Contin 部分保留,再将硫酸化吗啡换成羟考酮,真正的「明星产品」诞生了——口服缓释型羟考酮,奥施康定(OxyContin)。
不同剂量的奥施康定(图源:Drugs.com)
1989 年一项由普渡制药设计、监督、并出资的临床研究中,90 名接受腹部和妇科手术的女性被给予单剂量的药物,其他病人则被给予短效止痛药或安慰剂。结果显示,奥施康定比短效止痛药安全、缓解疼痛、持续时间更长。
然而,根据 FDA 对这项研究的分析,超过三分之一的女性在用药后不到八小时就开始抱怨疼痛,大约一半的女性 12 小时后下一剂量前需要服用更多的止痛药。
而另外一项临床试验也显示,15 名慢性疼痛患者中有 8 人需要改为 8 小时给药,因为每天服药两次并不能充分地缓解疼痛。
这也就意味着,虽然奥施康定的止痛效果是肯定的,止痛持续时间也确实变长了,但是,还远远没有人们希望的那样长。
尽管如此,1995 年 12 月,FDA 批准奥施康定上市。普渡制药将奥施康定描述为一种医学上的突破:「大约 90% 的患者可以止痛 12 小时」。
同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詹姆斯·坎贝尔(Dr. James Campbell)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疼痛是第五种生命体征」。他认为,提高医疗质量就意味着需要评估并治疗疼痛,应该像监测心率和血压一样理所当然地控制疼痛。
这个理论迅速流行起来,奥施康定也搭上了顺风车:FDA 批准奥施康定的使用范围不仅局限于癌症患者,还扩大到几乎所有慢性病疼痛,包括关节炎和背部疼痛。
营销传奇
在当时,疼痛患者如果使用扑热息痛或其他短效药物,每天需要服药六次左右。普渡因此制定了极具诱惑力的卖点:「12 小时缓释,每天只需服 2 次。」
奥施康定宣传册(图源:视频截图)
这个重磅卖点意味着,患者只需每天早晚各服一次就可以起到长久的止痛作用,比起当时市面上的其他产品来说,是一次飞跃式的巨大进步。
而对于医生来说,12 小时的长时间缓释意味着可以少开不少处方,也更容易进行患者管理。同时,FDA 批准的奥施康定标签中还写着这样一句话:「奥施康定片的延迟吸收被认为可以减少药物滥用的可能性。」(Delayed absorption as provided by OxyContin tablets, is believed to reduce the abuse liability of a drug.)
在此之前,麻醉类管制药品的说明书中从未出现类似的表达。而实际上,FDA 也没有要求普渡提供任何研究支持,就对奥施康定的成瘾问题作出了一个草率的「承诺」。
这个「承诺」让不少医生卸下了防备。
1996 年到 2000 年,普渡花费 2.07 亿美元,将内部销售人员从 318 增加到 671 名,他们联络的医生名单也从大约 35,000 名,增加到大约 80,000 名。
短短五年时间,普渡在佛罗里达州、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等度假胜地举办了 40 多次疼痛管理讲座,这些讲座上,不仅有普渡赞助的专家来推广疼痛治疗研究,还有晚宴、温泉、高尔夫等活动,并全部由公司买单。
普渡公司给医生的礼品(图源:视频截图)
据统计,有超过 5000 名医生、药剂师和护士参加了这些免费的座谈会。有分析显示,这些医生和没参加讲座的医生相比,会多开出两倍以上的奥施康定处方。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2008 年,洛杉矶一个小镇上的诊所在短短 3 个月时间里,开出了 73,000 片奥施康定,总进账 600 多万美金。其中,最大剂量(80 毫克)处方一天就可以开出 26 张。
就这样,奥施康定的营销在所有阿片类药物里名列前茅。1996 年当年,普渡就提前四个月完成了全年的销售额,2008 年后销售额稳定在 20 亿美元之上,巅峰的 2010 年则超过 30 亿美元。
奥施康定上市后销售额猛增(图源:参考资料 9)
噩梦:阿片危机
2000 年左右,奥施康定风头正盛之时,处方阿片类药物过量和死亡的病例开始急剧上升。
美国的三次阿片类危机(图源:美国卫生部)
这其中,最为突出就是奥施康定。1999 年时,非医疗目的使用奥施康定有大约 40 万人次,2002 年增加至 190 万,2003 年,甚至已经达到了 280 万。
奥施康定成为了美国史上被滥用最严重的药物之一,掀起席卷全美的阿片类药物滥用危机。
与以往的口服羟考酮相比,奥施康定剂量更大,甚至一度出现过 160mg。在如此高的剂量下,羟考酮的实际药效早已大大超过吗啡,但奥施康定的 Contin 缓释却并没能起到想象中的效果。
为了维系「12 小时缓释」的卖点,普渡要求全美所有医生必须坚持让病人按照 12 小时一次的频率服药,如果药效维持不到 12 小时就加大剂量,有的销售代表甚至私下暗示医生,每次服药的剂量可以没有上限。
显然,在这样的宣传和滥用下,所谓「降低成瘾性」的承诺,也最终成为了一句空话。
奥施康定成为「乡村海洛因」(图源:视频截图)
2001 年,FDA 对奥施康定作出「黑框警告」。2007 年,在弗吉尼亚州检察官首次起诉普渡制药,认为它在推广奥施康定时,使用了错误的标语,意指奥施康定成瘾性低于其他止痛药;同时引导培训销售代表,在阿片类药物风险问题上误导医生。
普渡制药承认了以上指控,并支付 6.3 亿美元罚金。随后,针对普渡的诉讼一个接一个出现,受害人及家属、公益组织、联邦政府……
2019 年,普渡制药宣布破产,但以奥施康定为代表的阿片类药物滥用,早已演变成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从 1999 年到 2016 年,全美估计有 453,300 人因使用阿片类药物而致命。
奥施康定(图源:视频截图)
错的不是药
回顾整个事件,贯穿始终的奥施康定,它的诞生注定是错误的吗?
事实上,羟考酮自 1917 年首次应用于临床至今,已有拥有近百年历史,是一种早已十分成熟的镇痛成分。而羟考酮衍生出的镇痛类药物,至今还在被临床广泛应用于癌痛的治疗。
疼痛是否该被作为「第五种生命体征」?医学领域至今仍有争论。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镇痛药物的更新和发展,临床医学仍在不断探索针对肿瘤等绝症的姑息治疗方案。
奥施康定并没有错,错的是让药物被滥用的人。
根据美国众议院监督与改革委员会的报告[3],萨克勒家族在 2021 年的财产估值约为 110 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其自 2008 年起陆续向海外转移的 107 亿美元财产[4]。
在 2019~2022 年间,萨克勒家族就普渡制药破产案提出了多版解决方案,计划支付的金额也从 40 亿美元一路升至 60 亿美元,直到今年的最新版本,已经涨至 74 亿美元。
普渡制药在一份最新声明[13]中表示,上述这 74 亿美元巨额和解金,萨克勒家族将在未来 15 年内分期出资约 65 亿美元,普渡制药承担 9 亿美元。74 亿美元中,将有 8.5 亿美元用于赔偿个人受害者。
一旦和解协议达成,将标志着萨克勒家族彻底结束对普渡制药的控制,并永久禁止在美国销售阿片类药物。
这项和解协议也刷新了记录,成为过去十年来阿片类药物泛滥相关诉讼中规模最大的之一。
有关和解协议的听证会将于今年 11 月 10 日举行,赔偿金预计在听证会结束后开始发放。
普渡制药还表示,将在破产重组后成立一家全新的非营利的公益公司,萨克勒家族在新公司中将不再拥有任何所有权或角色。公益公司将继续致力于解决阿片类药物危机,开发低成本的非处方纳洛酮鼻喷雾剂,为成瘾人群提供治疗药物。(策划:z_popeye|监制:islay)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删除或修改。